長沙郊區(qū)楚墓出土。銅質甚佳,作“黑漆古”。矛脊起棱,飾蟬紋,后鋒馨折,魚尾形圓骨交,橋形穿鼻,骨交部正中鑄有鳥篆“戉王”題銘。...[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長沙郊區(qū)楚墓出土。銅質甚佳,作“黑漆古”。矛脊起棱,飾蟬紋,后鋒馨折,魚尾形圓骨交,橋形穿鼻,骨交部正中鑄有鳥篆“戉王”題銘。...[繼續(xù)閱讀]
系株洲交接站廢銅中選出。光綠深碧。形如碓頭,制作精細,紐為立虎形,器身兩面亦刻虎紋,虎頭上刻太陽紋,足沿鑄有云紋圖案一周。通高35厘米,肩寬29厘米。這是一種軍樂器。...[繼續(xù)閱讀]
虎紋銅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從長沙市廢銅倉庫中揀選出來的。出土地點不詳。該戈形制為中胡二穿,寬援,方內,援中有凸起棱脊,近闌處有一淺浮雕式的虎頭,朝向鋒部,虎瞪目咧咀,狀極猙獰,虎耳向后延伸越闌,虎身延伸到內,而陰...[繼續(xù)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長沙磚廠取土燒磚時出土。高16.7厘米,口徑14厘米,腹徑23.5厘米,底徑15.8厘米。雙耳作獸面卸環(huán),頸部以下有凸弦三道,既美觀,又具有加強器身硬度的作用,器肩有篆隸體銘文一引:“閔翁主家銅鐘、容五斗”。翁主...[繼續(xù)閱讀]
1949年長沙市桂花園出土。顏色淡綠,形本似牛,身扁橢,足矮小,耳下垂,兩角從兩側以圓管狀向上豎立,折合為一作覆碗狀,作為出煙管。牛背中心有一圓孔,上置帶柄圓燈盤,盤中有錐體,盤邊設醴,用以放檔風板或遮光板。牛腹中空,可以盛...[繼續(xù)閱讀]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出土地點不詳。入藏時僅存肩部以上部分,現(xiàn)已修復。呈碧綠色。通高46.3厘米,盤徑22.8厘米到26.2厘米。盤中以雙虎為鈕,虎張口露齒,耳作半圓形,眼大,近菱形,驗面平直,昂首腰下凹,尾下垂而上卷,身上飾云紋,甚為雄...[繼續(xù)閱讀]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編號漢(二)54:51。直徑13厘米。鋸具折波紋外沿,柿蒂形紐座,規(guī)矩紋中穿插鳥紋。外區(qū)有銘文一圈:“尚方作鏡真太巧,上有山(仙)人不知老兮。”“尚方”官名,東漢時期設有“尚方令”,它是少府屬官,專門為皇室制...[繼續(xù)閱讀]
湖南省博物館從長沙廢銅倉庫中選出。燈第28厘米,通高29厘米。由燈盤、儲液箱和懸鏈三個部分組成,造型奇特,構思巧妙而不落俗套,這樣的器形是我國傳世和出土文物中所罕見。燈盤呈扁圓形,盤心有尖狀燈柱,覆以插燭,柱旁有很小的...[繼續(xù)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湖南省博物館收藏。多為釋迦牟尼佛立像,背面均有橢圓形神光,下座四足甚高,幾占造像40%,佛光背面,有鑄年號和造像人姓名的。此類小型造像,大都為群眾許愿后鑄造。這些小造像,都是湖南省文管會采集來的...[繼續(xù)閱讀]
1977年8月攸縣柏樹下鄉(xiāng)風塔村出土。狀若扁瓶,雙合而成。器長14.2厘米,寬6.65厘米。重0.8斤,澆口呈敞口三角形,范面上有“五銖”錢八枚。“五”字作曲筆交叉,“銖”的“朱”旁上下橫劃皆方折,類似西漢宣帝五銖。...[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