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出處: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四:“聊為相公一網(wǎng)打盡?!薄R馑际恰拔夜们野阉麄內孔プ ?。
來源與引申意義:
這個成語的來源與古代的捕魚方式有關。當漁民撒下大網(wǎng)時,希望將水中的魚全部捕獲,不留下任何一條。后來,這個成語的引申意義就不再局限于捕魚,而是用來形容在某個范圍或領域內,將所有的目標或對象全部抓住或清除。
比喻意義:
除了其字面意義外,“一網(wǎng)打盡”還常用來比喻在解決問題、打擊敵人或處理事務時,一次性地、徹底地解決或處理,不留下任何后患或遺漏。
近義詞:
一掃而光、全軍覆沒、斬草除根。
反義詞:
漏網(wǎng)之魚、一介不取。
辨析:
“一網(wǎng)打盡”與“斬草除根”都有徹底消滅的意思,但“一網(wǎng)打盡”更側重于一次性地全部捕獲或清除,而“斬草除根”則更強調從根本上徹底消除,不留后患。
文化內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策略。在古代,無論是戰(zhàn)爭還是治理國家,都需要有策略地進行,以確保最大的效果和最小的損失?!耙痪W(wǎng)打盡”就是這樣一個策略,它強調了徹底性和效率,體現(xiàn)了古代人民在處理問題時的果斷和決心。同時,這個成語也提醒我們,在解決問題或處理事務時,應該盡量做到全面、徹底,不留下任何隱患或遺漏??偨Y:“一網(wǎng)打盡”是一個富有策略性和智慧性的成語,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捕魚動作,更是一個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應該有全局觀和長遠眼光,做到全面、徹底、不留后患。
成語故事:
事情發(fā)生在北宋慶歷年間。
著名文人范仲淹、歐陽修等人向宋仁宗提出了“原農(nóng)桑,減徭役,明黜陟”等改革主張。他們認為,當今朝廷內憂外患,內囊空虛,百姓不勝負擔。如能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減輕對老百姓的徭役,賞罰分明,抑制土地兼并等,那么國富民強指日可待。誰知道,宰相呂夷簡、夏竦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反對。他們在仁宗那兒說:“西夏戰(zhàn)事已經(jīng)平息,流寇已被消滅。如今國泰民安,圣上決不可輕信蠱言?!?br/> 仁宗面對范仲淹等人的奏折,拈須沉思。
一個月過去了,奏折如石沉大海。
歐陽修得知呂夷簡等人在從中反對,不由大怒:“這些人不知為天下憂,又禁止別人為天下憂。如不除奸去弊,我誓不甘休!”
范仲淹、歐陽修等人決定推薦蘇舜欽擔任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于是,蘇舜欽接受使命又幾次上書仁宗,力諫改革弊政,批評呂夷簡等因循守舊,造成國家財政困難。蘇舜欽的岳父杜衍在朝廷擔任同平章事、樞密使(皇帝顧問官,相當宰相),他也密切配合蘇舜欽整飭政事。于是他們紛紛向仁宗指陳時弊,反復申述改革的必要,推薦自己的人才。終于,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聲勢也越造越大。
然而,沒想到侍制(輪流值日以備顧問之意,宋代文臣于本官外,加給侍制頭銜是作為美稱)劉元瑜為了討好呂夷簡,買通了一些人在外散布流言:“蘇舜欽和范仲淹、歐陽修等私結朋黨,圖謀不軌?!?br/> 他們采用誣告蘇舜欽來達到打擊杜衍的目的。另外,他們又四下活動,捏造出許多“罪狀”在皇上那兒彈劾范仲淹等。一時間,京城內外謠言雀起,大有烏云壓城城欲摧之勢。仁宗聽信了呂夷簡之流的讒言,罷免了蘇舜欽的官職,并且不再重用范仲淹。沒多久,仁宗下旨懲處同謀。被牽連的人有的調任外地任職,有的降職處理,有的罷官革職。這時期內,朝廷上議政的,竟寥寥無幾。
逼于時勢,范仲淹等集體罷政,自己提出離京任職。這樣,一場轟轟烈烈而又艱難的政治改革在一次次的陣痛中流產(chǎn)了。
事后,謠言的制言者們都奔走相告,慶賀他們的“勝利”。劉元瑜壓抑不住心頭的喜悅,對呂夷簡說:“我為你已經(jīng)把他們一網(wǎng)打盡了。”
后來,“一網(wǎng)打盡”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全部逮住或徹底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