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成語故事 > 正文

才疏意廣
成語故事

才疏意廣11.jpg

成語解釋:

        才疏意廣,意為才干有限而抱負宏大。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雖然才能并不出眾,但是卻有著遠大的志向和抱負。它強調(diào)了能力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有時也帶有一定的自謙或諷刺意味。

成語出處: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所撰寫的《后漢書·孔融傳》。原文中提到:“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這段話是在評價孔融雖然有志于平定國家的危難,但由于才能不足而未能成功。**成語引申**:才疏意廣這個成語在后來的使用中,逐漸引申為對那些空有抱負但缺乏實際能力的人的形容。它提醒人們,在追求遠大目標時,不僅要有崇高的志向,還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和努力。

比喻意義:

        才疏意廣可以用作比喻,形容那些雖然心比天高,但能力和條件卻不足以支撐其理想的人或事物。這種比喻常常帶有一種警示或勸誡的意味,提醒人們要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騖遠。

近義詞:

        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等,都表示有一定的理想或追求,但實際能力不足以實現(xiàn)這些理想或追求。

反義詞:

        才高意遠、才德兼?zhèn)涞?,則表示既有遠大的理想或追求,又有足夠的實際能力去實現(xiàn)它們。

成語辨析:

        才疏意廣與志大才疏在意義上非常接近,都強調(diào)了能力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不過,才疏意廣更側(cè)重于強調(diào)個人才能的有限性,而志大才疏則更側(cè)重于強調(diào)個人志向的遠大。

文化內(nèi)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對于能力與理想之間關(guān)系的深刻認識。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強調(diào)“德才兼?zhèn)洹钡闹匾?,即一個人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還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實際能力。才疏意廣這個成語就是在提醒人們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以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同時,這個成語也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的謙遜和智慧,它告誡人們不要過于自負和盲目自信,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并努力去克服和改進。

才疏意廣1.jpg

成語故事:

        孔融,字文舉,孔子第二十世孫,生活在漢末諸侯紛爭時代,幼年時就被人稱為奇才。10歲那年,孔融隨父親孔宙到了京師,聽說河南尹李膺很看重自己的名聲,除了當代名人或世代有交情的人外,不肯隨便接見賓客??兹诤芟胍娨娺@位李膺,便獨自走到李府,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先生的世交。”守門人通報后,李膺請他進去,問:“您祖父或父親和我是舊交嗎?”孔融從容回答:“對啊!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先祖李老君(李聃)交往如師如友,那么我和您就是世世代代的交情了?!睗M座賓客無不贊嘆他的才智,李膺也稱贊他長大后一定是個能擔重任的人物。
        孔融成年后,聲望確實很高,志向也不能說不遠大,可惜缺乏治理政事、軍事的實際才干,真應(yīng)了“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句話。
        當時,黃巾軍起義,聲勢浩大,一連占領(lǐng)了好幾個州??兹谝驗橛|犯了董卓,被派到正當黃巾軍要沖的北??橄?。孔融到北海后,一方面表彰儒家,厚待儒生,一方面集合民眾,迎擊黃巾軍將領(lǐng)張饒,可是很快被張饒打敗,只好收拾殘兵敗將,退保朱虛縣。不久,黃巾軍再次攻打北海,孔融不能抵抗,移兵都昌縣,又被黃巾軍包圍,情勢萬分危急,萬不得已,向當時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救。劉備派出三千人馬,替他解了圍。
        以后,袁紹、曹操勢力越來越大,孔融揣摩這兩人有圖謀漢室的野心,因此不愿和他們結(jié)交,而立志為國家平定這兩股勢力,但是最終竟然一點成效也沒有。建安元年,袁紹的兒子袁譚攻打孔融,從春到夏,戰(zhàn)斗異常殘酷、激烈,飛箭往往如暴雨一般密集,到后來,孔融部下戰(zhàn)士僅剩下幾百人。孔融自己,卻依舊憑桌讀書,談笑自若,恍若城外無戰(zhàn)事,直到夜間城被攻破,才倉皇逃到東山,妻兒全部被袁譚所俘。
        孔融終其一生,未能興復(fù)漢室,剪除梟雄,反而自己死于曹操之手。
        后來,成語“才疏意廣”,用來形容才能不高,志向卻很遠大。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說明: 本文檔由創(chuàng)作者上傳發(fā)布,版權(quán)歸屬創(chuàng)作者。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點擊申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