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指帝王說話算數,一諾千金,不能再改變。
成語出處:
《禮記·曲禮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
成語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禮制觀念。在古代中國,天子是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視為國家的象征和法則。因此,天子在公開場合發(fā)表的言論,都被認為是非常嚴肅和具有約束力的,不容隨意更改或當作玩笑。
引申意義:
這個成語引申為說話要算數,不能出爾反爾,尤其是對于身居高位或有權威的人來說,更應該言出必行,保持誠信。
比喻意義:
比喻言行一致,說到做到,不輕易食言。
近義詞:
一諾千金、言出必行、金口玉言等,這些成語都表示說話算數,信守承諾。
反義詞:
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食言而肥等,這些成語則表示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用。
成語辨析:
“天子無戲言”與“一諾千金”都表示說話算數,但“天子無戲言”更強調發(fā)言者的身份和地位,通常用于描述有權威或高地位的人;而“一諾千金”則更側重于承諾的分量和價值,不特定于發(fā)言者的身份。
文化內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的禮制文化和誠信觀念。在古代社會,誠信被視為一種重要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規(guī)范,尤其是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誠信更是他們維護統(tǒng)治和贏得民心的基礎。因此,“天子無戲言”不僅是一種制度規(guī)定,更是一種道德要求和智慧體現(xiàn)。它告誡人們,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統(tǒng)治者,都應該言行一致,信守承諾,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故事:
周武王去世后,太子誦繼承了王位,這就是周成王。當時周朝剛剛平定天下,成王還年幼,周公擔心各諸侯背叛周室,就攝理國事,處理政務,幫助成王平定了管叔、蔡叔等叛亂,成王很信賴他。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得到一種代表祥瑞的谷子,獻給成王,成王就送給了周公。周公代行政事七年,成王長大了,周公將政權交還成王,自己則退居到群臣的位置中。成王仍尊重他,經常向他咨詢各類事務,周公也直言不諱,給成王以忠告。
有一次退朝后,周成王與他的弟弟叔虞在一起閑聊。成王一時興起,摘下一片桐葉,削成圭的形狀,當作珪玉,送給叔虞,并說:“我就拿這個封你吧。”叔虞信以為真,非常高興,將這件事告訴周公。
周公聽說后,前來請示成王:“聽說王要封叔虞,請王上擇吉日立叔虞吧?!?br/> 成王卻說:“我不過是跟叔虞開個玩笑罷了?!?br/> 周公嚴肅地說:“我聽說過,天子沒有開玩笑的話,天子的任何言論史官都會記載下來,樂人就會吟唱,士人就會四處頌揚。天子說話不慎重,失信于人,將會失去人心啊?!?br/> 成王聽了周公的話,意識到自己言談不妥,就擇日封叔虞于唐,唐這個地方位于黃河與汾水之東,方圓一百里,因此稱為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以唐南有晉水,就改稱為晉。春秋初,晉一分為二,后為晉武公統(tǒng)一。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晉國日漸強大,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周公善于勸說,成王更善于聽取臣僚的意見,對自己的言談舉止更加慎重。成王依照周武王的規(guī)劃,由周公反復視察,營造了洛邑,將九鼎遷置到那里,接受諸侯的朝拜。又將殷的遺民遷到洛邑,修訂禮樂制度,安撫百姓。因而成王在位時,境內安寧,人民和睦,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后來,“天子無戲言”這一成語,用來指帝王講話要慎重,不作兒戲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