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好臨陣決機(jī),以不變應(yīng)萬變。作為東方哲學(xué)代表的中國哲學(xué),其顯著特點是宏觀、模糊、神秘而不可捉摸,追求的是無可無不可的境界。《論語·微子》記孔子的話:“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國人最好臨陣決機(jī),以不變應(yīng)萬變。作為東方哲學(xué)代表的中國哲學(xué),其顯著特點是宏觀、模糊、神秘而不可捉摸,追求的是無可無不可的境界。《論語·微子》記孔子的話:“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繼續(xù)閱讀]
有中國黑格爾之稱的宋儒朱熹曾反復(fù)地說:《易》乃是卜筮之書,古者則藏于太史太卜以占吉兇,亦未有許多說話。及孔子,始取而敷繹為《文言》《雜卦》《彖》《象》之類,乃說出道理來?!兑住匪噪y讀者,蓋《易》本是卜筮之書,今...[繼續(xù)閱讀]
一提起卜筮,我們往往把古人估計得太低了,動輒以迷信愚昧的行為目之,不屑一顧。其實從古文獻(xiàn)來看,古代卜筮專職人員均為專家兼高級知識分子,絕非后來之江湖術(shù)士可以比擬。人遇到特殊情況,自己智慧有限,對應(yīng)該采取何種行動猶...[繼續(xù)閱讀]
筆者論述異化與卜筮或神道設(shè)教等例,無非說明古人未必全信卜筮,有時甚至利用迷信進(jìn)行重要的事功,所以不要把古人看得過低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又切莫把今人看得太高了。那種認(rèn)為破除迷信最有效的辦法,乃在提高社會的...[繼續(xù)閱讀]
《周禮·春官宗伯·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①(《筮人》文略同)筮書皆得稱“易”,似“易”為筮書之通稱。而《禮記·祭義》:“昔者圣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繼續(xù)閱讀]
《說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段注:“蟲部‘蜥’下曰‘蜥易也’?!i’下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夺岕~》曰:‘榮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轉(zhuǎn)相解。博異語,別四名也。’……許舉其三者,略也”...[繼續(xù)閱讀]
若從“易”之本詁,我們還可以上推到金文。金文“易”作,表示器皿中盛有鬯酒用來賞賜人,當(dāng)然賞賜之物不一定是鬯酒②。如周初《德簋》:“王易德貝廿朋。”即王以廿朋貝賞賜名叫德的臣子。這種解釋與《易》附會不上。于是再...[繼續(xù)閱讀]
孔穎達(dá)《周易正義》據(jù)《易》之經(jīng)傳、《易緯·乾鑿度》、鄭玄《易贊》及《易論》而撰寫的《論易之三名》有云: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自天地開辟,陰陽運行,寒暑迭來,日月更出,孚萌庶類,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續(xù),莫...[繼續(xù)閱讀]
《周易》以卦形、卦名、卦辭、爻辭為經(jīng),《彖》《象》《文言》《系辭》《說卦》《序卦》《雜卦》為傳。經(jīng)分上下,共二篇。傳七種,其中《彖》分上下兩篇,《象》分上下兩篇,《系辭》分上下兩篇,加《文言》《說卦》《序卦》《...[繼續(xù)閱讀]
關(guān)于讀《易》的技術(shù)問題,有兩節(jié)文章很好,先抄錄在下面:明代吳桂森《周易像象述》:讀《易》之法,先看陰陽;陰陽大分明,然后看八卦;八卦情性得,然后看六十四象;六十四象卦名識,然后看《彖》辭;《彖》辭明,然后看三百八十四爻義...[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