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司馬遷】 詩詞 > 正文

史記 · 七十列傳 · 東越列傳
漢 - 司馬遷

閩越王無諸及越王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后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dāng)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fù)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后數(shù)世,至孝景三年,吳王濞反,欲從閩越,閩越未肯行,獨東甌從吳。乃吳破,東甌受漢購,殺吳王丹徙,以故皆得不誅,歸國。
吳王子子駒亡走閩越,怨東甌殺其父,常勸閩越擊東甌。至建元三年,閩越發(fā)兵圍東甌。東甌食盡,困,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天子問太尉田蚡,蚡對曰:“越人相攻擊,固其常,又?jǐn)?shù)反覆,不足以煩中國往救也。自秦時棄弗屬。”于是中大夫莊助詰蚡曰:“特患力弗能救,德弗能覆;誠能,何故棄之?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乃越也!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dāng)安所告愬?又何以子萬國乎?”上曰:“太尉未足與計。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發(fā)兵郡國?!蹦饲睬f助以節(jié)發(fā)兵會稽。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fā)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fā)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東甌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眾來,處江、淮之間。
展開全文
閩越:越人的一支。東海:指今浙江南部靠海的地區(qū)。搖:人名。先:祖先。后文“奉閩越先”之“先”同此。騶:當(dāng)為“駱”。按陳直《史記新證》以為“騶為齊大姓,不聞在閩越。傳文為‘駱’字之誤無疑?!本L:此指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畔:通“叛”。主命:把持向諸侯發(fā)布命令的大權(quán)。弗王:沒有封無諸和搖為王。漢五年:漢高帝五年(前202)。按稱漢系從劉邦于公元前二○六年被項羽封為漢王開始。王:稱王。故地:即舊地,原來的地方。都:建都城。孝惠三年:漢惠帝三年(前192)。舉:列舉。越功:越國的功勞。便附:愿意歸附。孝景三年:漢景帝三年(前154)。吳王濞反:景帝三年正月,吳王濞聯(lián)合趙、楚等國發(fā)動了所謂斬晁錯、清君側(cè)的“七國之亂”。事詳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欲從閩越:意謂想讓閩越跟隨他造反。從:隨。購:以重金收買。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欲從閩越:意謂想讓閩越跟隨他造反。從:隨。以重金收習(xí)。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載:“漢使人以利啗東越,東越即紿吳王,吳王出勞軍,使人啗殺吳王,盛其頭,馳傳以聞?!睔峭醯め悖杭礆峭跤诘め?。誅:責(zé)罰。歸國:指回到東越本土。亡走:逃跑。建元三年:即公元前一三八年。建元為漢武帝第一個年號(前140—前135)。煩:打擾。詰:詰難、質(zhì)問。特:只是。患:擔(dān)心。誠:如果。舉:全部;整個。何乃:何只。振:救助。安所:何處。愬(sù,訴):告。子:這里是養(yǎng)育、愛護(hù)的意思。與計:同他商量事情?;⒎罕?,古代調(diào)兵遣將的信物。銅鑄虎形,中分為二,右存于朝廷,左由被遣將帥保存。有事調(diào)遣,合符為證。以節(jié):猶“持節(jié)”。節(jié)為使者信物。距:通“拒”。后文“至建元六年”段“閩越王郢發(fā)兵距漢”、“公鼎六年秋”段“發(fā)兵距漢道”等句中的“距”字均同此。諭:明告。意指:此指皇帝的命令。指:同“旨”。意圖。徙中國:遷移到中原地區(qū)。悉:全。
至建元六年,閩越擊南越。南越守天子約,不敢擅發(fā)兵擊而以聞。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農(nóng)韓安國出會稽,皆為將軍。兵未逾嶺,閩越王郢發(fā)兵距險。其弟馀善乃與相、宗族謀曰:“王以擅發(fā)兵擊南越,不請,故天子兵來誅。今漢兵眾強(qiáng),今即幸勝之,后來益多,終滅國而止。今殺王以謝天子,天子聽,罷兵,固一國完;不聽,乃力戰(zhàn),不勝,即亡入海?!苯栽弧吧啤?。即?殺王,使使奉其頭致大行。大行曰:“所為來者誅王。今王頭至,謝罪,不戰(zhàn)而耘,利莫大焉?!蹦艘员阋税副娲筠r(nóng)軍,而使使奉王頭馳報天子。詔罷兩將兵,曰:“郢等首惡,獨無諸孫繇君丑不與謀焉。”乃使郎中將立丑為越繇王,奉閩越先祭祀。
馀善已殺郢,威行于國,國民多屬,竊自立為王。繇王不能矯其眾持正。天子聞之,為馀善不足復(fù)興師,曰:“馀善數(shù)與郢謀亂,而后首誅郢,師得不勞。”因立馀善為東越王,與繇王并處。
擅:擅自。聞:把事情報告上級,使上級聽到。相:指閩越的丞相。不請:指不向漢天子請示。幸:僥幸。謝:謝罪。固:固然。完:保全完整。?:鐵柄小矛。此指以?刺殺。奉:通“捧”。此指送。致:送到。大行:指王恢。耘:鋤草。此指消除。便宜:方便靈活地處理事情。案兵:停止軍事活動。大農(nóng)軍:指韓安國的軍隊。首惡:首先做壞事的人。此指首先挑起戰(zhàn)爭的人。?丑:人名。與:參加。奉:侍奉。威:威望。行:傳布。矯:矯正。持正:保持正道。勞:勞苦。因:于是。
至元鼎五年,南越反,東越王馀善上書,請以卒八千人從樓船將軍擊呂嘉等。兵至揭揚,以海風(fēng)波為解,不行,持兩端,陰使南越。及漢破番禺,不至。是時樓船將軍楊仆使使上書,愿便引兵擊東越。上曰士卒勞倦,不許,罷兵,令諸校屯豫章梅領(lǐng)待命。
元鼎六年秋,馀善聞樓船請誅之,漢兵臨境,且往,乃遂反,發(fā)兵距漢道。號將軍騶力等為“吞漢將軍”,入白沙、武林、梅嶺,殺漢三校尉。是時漢使大農(nóng)張成、故山州侯齒將屯,弗敢擊,卻就便處,皆坐畏懦誅。
馀善刻“武帝”璽自立,詐其民,為妄言。天子遣橫梅將軍韓說出句章,浮海從東方往;樓船將軍楊仆出武林;中尉王溫舒出梅嶺;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出若邪、白沙。元封元年冬,咸入東越。東越素兵發(fā)距險,使徇北將軍守武林,敗樓船將軍數(shù)校尉,殺長吏。樓船將軍率錢唐轅終古斬徇北將軍,為御兒侯。自兵未往。
元鼎:漢武帝第五個年號(前116-前111)。海風(fēng)波:海風(fēng)掀起大浪。解:解釋。此指借口。持兩端:采取兩不得罪的政策。陰:暗中。便:順便。引兵:領(lǐng)兵。許:答應(yīng)。梅領(lǐng):即梅嶺。漢道:漢軍經(jīng)過的道路。號:加封名號。故:原來的,從前的。齒:劉齒。元朔四年(前125),受封山州侯,元鼎五年(前112)被免去侯爵。所以這里稱“故山州侯”。將屯:率兵駐防。卻:退。就:往。便處:方便有利的地方。坐:因犯……罪。畏懦:怯懦懼?jǐn)耻?。妄言:虛妄不實的言論。越侯:降漢后被封為侯的兩個南越人,即嚴(yán)和甲。一任戈船將軍,一任下瀨(一作“下厲”)將軍。元封:漢武帝第六個年號(前110-前105)。素:一向。自兵:自己的軍隊。
故越衍侯吳陽前在漢,漢使歸諭馀善,馀善弗聽,及橫海將軍先至,越衍侯吳陽以其邑七百人反,攻越軍于漢陽。從建成侯敖,與其率,從繇王居股謀曰:“侯善首惡,劫守吾屬。今漢兵至,眾強(qiáng),計殺馀善,自歸諸將,儻幸得脫?!蹦怂鞈謿⑩派疲云浔娊禉M海將軍,故封繇王居股東成侯,萬戶;封建成侯敖為開陵侯;封越衍侯吳陽為北石侯;封橫海將軍說為按道侯;封橫海校尉為繚荌侯。福者,成陽共王子,故為海常侯,坐法失侯。舊從軍無功,以宗室故侯。諸將皆無成功,莫封。東越將多軍,漢兵至,棄其軍降,封為無錫侯。
于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shù)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
越衍侯:指東越衍侯。以:猶“率”。從:跟,同。率:率領(lǐng)。此指敖所率領(lǐng)的部下官吏。劫守:劫持。吾屬:我們。儻:通“倘”,或許。幸:僥幸。脫:指逃脫被殺的命運。狹:指地勢狹小。阻:山勢險要。虛:空。
太史公曰:“越雖蠻夷,其先豈嘗有大功德于民哉,何其久也!歷數(shù)代常為君王,句踐一稱伯。然馀善至大逆,滅國遷眾,其先苗裔繇王居股等猶尚封為萬戶侯,由此知越世世為公侯矣。蓋禹之余烈也。
收起
[ 釋文或賞析] >>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jìn)入學(xué)習(xí)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被后人尊為“史圣”。他最大的貢獻(xiàn)是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妒酚洝酚涊d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xué)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