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出處
1、JsonFormat來源于jackson,Jackson是一個簡單基于Java應(yīng)用庫
2、JSONField來源于fastjson,是阿里巴巴的開源框架,主要進行JSON解析和序列化。
3、DateTimeFormat是spring自帶的處理框架,主要用于將時間格式化。
1.注解@JsonFormat
用處:從數(shù)據(jù)庫獲取時間傳到前端進行展示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可能無法得到一個滿意的時間格式的時間日期,在數(shù)據(jù)庫中顯示的是正確的時間格式,獲取出來卻變成了很丑的時間戳,@JsonFormat注解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通過使用@JsonFormat可以很好的解決:后臺到前臺時間格式保持一致的問題
import java.util.Date;
import com.fasterxml.jackson.annotation.JsonFormat;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設(shè)置時區(qū)為上海時區(qū),時間格式自己據(jù)需求定。
@JsonFormat(pattern="yyyy-MM-dd",timezone = "GMT+8")
private Date testTime;
public Date gettestTime() {
return testTime;
}
public void settestTime(Date testTimee) {
this.testTime= testTime;
}
}
@JsonFormat(pattern="yyyy-MM-dd",timezone = "GMT+8")
pattern:是你需要轉(zhuǎn)換的時間日期的格式
timezone:是時間設(shè)置為東八區(qū),避免時間在轉(zhuǎn)換中有誤差
使用了上面的注解,我們用對應(yīng)的實體類來接收數(shù)據(jù)庫查詢出來的結(jié)果時就完成了時間格式的轉(zhuǎn)換,再返回給前端時就是一個符合我們設(shè)置的時間格式了
2.注解@DateTimeFormat
用處:我們在使用WEB服務(wù)的時,可能會需要用到,傳入時間給后臺,比如注冊新用戶需要填入出生日期等,這個時候前臺傳遞給后臺的時間格式同樣是不一致的,而我們的與之對應(yīng)的便有了另一個注解,@DataTimeFormat便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DateTimeFormat(pattern = "yyyy-MM-dd")
@JsonFormat(pattern = "yyyy-MM-dd HH:mm:ss",timezone="GMT+8")
private Date symstarttime;
@DateTimeFormat(pattern = "yyyy-MM-dd")
@JsonFormat(pattern = "yyyy-MM-dd HH:mm:ss",timezone="GMT+8")
private Date symendtime;
這里我兩個注解都同時使用了,因為我既需要取數(shù)據(jù)到前臺,也需要前臺數(shù)據(jù)傳到后臺,都需要進行時間格式的轉(zhuǎn)換,可以同時使用
3.注解@JSONField
用法:目前最長的用屬性是@JSONField(name=”resType”)和 @JSONField(format=”yyyy-MM-dd”)
name:@JSONField(name=”resType”)主要用于指定前端傳到后臺時對應(yīng)的key值,如果bean中沒有這個注解,則默認前端傳過來的key是field本身,即如果是private String name,name前端對應(yīng)的key就是name才能對應(yīng)上。
format @JSONField(format=”yyyy-MM-dd”)主要用于格式化日期,比如前臺傳過來的時間是2018-07-12 17:44:08,但是通過這個注解,你存到數(shù)據(jù)庫的時間就是2018-07-12 00:00:00.
4.總結(jié)
注解@JsonFormat主要是后臺到前臺的時間格式的轉(zhuǎn)換
注解@DataTimeFormat主要是前后到后臺的時間格式的轉(zhuǎn)換
注解@JSONField主要用在java反序列化時進行屬性的匹配。例如數(shù)據(jù)里key是name,實體類是userName,則使用@JSONField(name=”name”)則可以實現(xiàn)映射關(guān)系。
注解@JsonProperty主要用在java序列化時,使用@JsonProperty注解里value指定的值,反序列化時會將值賦值到屬性字段上面
站在巨人肩膀上摘蘋果
本文摘自 :https://www.cnblo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