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周廣涵臨床經驗 > 列表
周廣涵臨床經驗 共有 337 個詞條內容

張仲景“三聯(lián)藥”配伍特色

    仲師臨床辯證以后,組方時常常同時選擇三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筆者稱之謂“三聯(lián)藥”。即以三種藥物組成一個群體,或單獨使用,或與他藥配伍同用。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二書中以三名方者有三物白散等3首,以三味藥物的名稱并...[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張仲景“四聯(lián)藥”配伍特色

    仲師每根據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則,結合臨床辯證,同時選擇四種藥物聯(lián)用組方,筆者稱之為“四聯(lián)藥”。在《傷寒》《金匱》中,此類方劑,有60余首,約占全部方劑的五分之一。雖然藥僅四味,但均配伍得宜,針對性強,緊扣病機,療效...[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張仲景用“湯液醪醴”學術特色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先人們已經掌握了“湯夜醪醴”的釀制技術,知“必以稻米,炊之以薪”?!皽骸奔从梦骞柔勚频臐{汁飲料,“醪醴”即用米麥與麯釀制的酒類之屬?!饵S帝內經》列有專篇進行論述,并開用于治病之先河。只是當時尚未...[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張仲景方“煎服將息法”學術特色

    黃煌教授曰:“人們都說經方活,其實經方很死,有是證,用是方,一對一,這是經方的規(guī)矩?!惫P者理解,恪守規(guī)矩,就是悉遵仲景。使用經方,只知每日一劑,水煎三服,囫圇吞棗,漫不經意,不惟不能取得預期療效,可能還會出現偏差。《傷寒》...[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張仲景治癰學術特色

    癰,古病名,見《五十二病方》。《內經》列專篇論述了癰的發(fā)病機制、形狀及預后。如《靈樞·癰疽》篇“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曰:營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傷寒論》方藥小結

    《傷寒論》,全書共十卷,凡二十二篇,原文397條。其中太陽病篇178條,陽明病篇84條,少陽病篇10條,太陰病篇8條,少陰病篇45條,厥陰病篇72條,后世醫(yī)家又稱之為397法。其載方,林億高寶衡曰有112方,陳修園曰有113方,按書中所列方名統(tǒng)計,總數...[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白虎湯方義分析

    白虎湯,方出《傷寒論》并三見于書中,由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炙甘草二兩,粳米六合組成,是治療陽明經邪熱熾盛之主方,后世溫病學家又作為治療溫熱病邪入氣分之代表方。對于如何理解制方意義及退熱機理,究竟是以石膏為主藥還是以...[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四逆湯方義分析

    四逆湯,方出《傷寒論》,書中凡12見。由炙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生附子一枚,共同組成,為治療少陰病陰盛陽衰、四肢厥逆之代表方劑。關于其組方意義及命名問題,古今醫(yī)家注釋各異,大約有二。一者認為應以姜、附為主藥,甘草為佐使...[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越婢湯方義分析

    越婢湯,方出張仲景《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篇。原文曰:“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越婢湯方: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币驍⒆C較簡,故后世醫(yī)家對其脈證...[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

溫膽湯方義分析

    溫膽湯,首見《備急千金要方》。后世《外臺秘要》、《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世醫(yī)得效方》、《嬰童百問》、《集驗方》等醫(yī)籍中均有轉載,雖然有的書中已作化裁,但均以溫膽湯名方。有關溫膽湯的命名及治療病證,后世醫(yī)家持不...[繼續(xù)閱讀]

周廣涵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