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脊柱外科學 > 列表
脊柱外科學 共有 759 個詞條內容

參考文獻

    1.Crook T B,Eynon C A.Traumatic 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J].Emerg Med J.2005,22(9):671~6722.張德洲,易雪冰,談偉.CT三維重組在寰樞椎半脫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6,4(4):2713.張佐倫,王得杰,趙安仁,等.寰樞關節(jié)旋轉半脫...[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思考題

    1.寰樞椎容易脫位的解剖學基礎是什么?2.為什么寰樞椎不穩(wěn)定診斷需要慎重?3.寰樞椎不穩(wěn)定的臨床表現為什么較為復雜?4.簡述影像學在寰樞椎不穩(wěn)定中的診斷價值。5.寰樞椎不穩(wěn)定的治療現狀如何?...[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一、頸部解剖特點

    (一)頸椎間盤的解剖特點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之間為關節(jié),無椎間盤。從第二頸椎至第一胸椎,共有六個椎間盤,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huán)、髓核和椎體的透明軟骨板所組成。纖維環(huán)前部厚,后部較薄,其上下纖維均由軟骨細胞與軟骨板相連接...[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二、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

    頸椎位于較為固定的胸椎與頭顱之間,經?;顒?又需保持頭部平衡,所以容易發(fā)生頸椎勞損,尤其是C4~C5、C5~C6椎間活動度較大,容易發(fā)生退行性改變。退變首先表現是頸椎間盤退變,其次是韌帶、關節(jié)囊及骨增生。由于頸椎神經、血管...[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一、頸型頸椎病

    (一)發(fā)病年齡以青壯年者為多。(二)發(fā)病時間除晨起時多見(與枕頭較高或睡眠姿勢不當有關)外,亦常常見于長時間低頭工作或學習后,此表明與椎間盤間隙內壓力升高直接相關。(三)常見癥狀以頸部酸、痛、脹及不適感為主。約50%患者...[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一)頸部癥狀由于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曲度變直,局部疼痛可輕重不一。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鉤椎關節(jié)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三、脊髓型頸椎病

    (一)錐體束征為脊髓型頸椎病之主要特點,其產生機制是由于致壓物對錐體束(皮質脊髓束)的直接壓迫或局部血供減少之故。臨床上多先從下肢無力、拖步、雙腿發(fā)緊(如縛綁腿)及抬步沉重感等開始,漸而出現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四、交感型—椎動脈型頸椎病

    此型臨床上癥狀復雜,診斷亦較困難,目前尚存在較大爭議。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癥狀,其次為椎動脈周壁上交感神經節(jié)后纖維受刺激后所引起的交感神經癥狀,頸部癥狀則較輕(圖2-2-3、圖2-2-4)。圖2-2-3 鉤椎關節(jié)增生...[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五、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一)吞咽障礙早期主要為吞服硬質食物時有困難感及進食后胸骨后的異常感(燒灼、刺痛等),漸而影響軟食與流質飲食。后者十分少見。(二)其他頸椎病癥狀單純此型者少見,約80%病例尚伴有脊髓或脊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癥狀。因此應對...[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

一、頸型頸椎病

    (一)臨床特點主要為頸、肩及枕部疼痛,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及頸部呈僵直狀。(二)影像學改變X線片上顯示頸椎曲度改變,頸椎側位動力位片上可顯示椎體間關節(jié)不穩(wěn)、松動及椎體后緣階梯形改變;MRI成像顯示椎間盤變性或后突征象。...[繼續(xù)閱讀]

脊柱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