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胸部CT圖譜 > 列表
胸部CT圖譜 共有 104 個詞條內容

三、肺門

    肺門主要指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正常淋巴結、脂肪組織、神經及結締組織總和的投影。在CT圖像上,其上界,右側相當于尖段支氣管起始部,左側為尖后段支氣管起始部;下界,至雙下肺各基底段支氣管起始部;外界,至肺段支氣管起...[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四、肺葉及葉裂

    右肺分三葉,左肺分兩葉,在CT圖像上肺葉的識別主要靠葉裂的位置來辨認。肺表面被覆一層漿膜,即臟層胸膜。臟層胸膜深入各葉裂構成葉間胸膜,肺紋理在近葉裂及近胸膜處消失,在CT圖像上呈現片狀乏血管區(qū)形似“裸區(qū)”,在HRCT圖像上...[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五、肺段及次級肺小葉

    肺段為段支氣管及其所屬肺組織構成的圓錐形結構,尖端指向肺門,底位于肺表面,各肺段均有其一定的位置,相鄰肺段間以薄層結締組織相隔,借助段支氣管及肺段間肺靜脈的走行可大致區(qū)分肺段。次級肺小葉簡稱肺小葉,每一個肺小葉...[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六、肺淋巴管

    肺的淋巴管很豐富,分深、淺兩種,淺淋巴管走行在臟層胸膜的深面向肺門部引流,深淋巴管伴支氣管和肺血管向心引流,深淺淋巴管互相交通,又沿各自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正常時不易辨認,病理情況下表現為網狀、點...[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七、下肺韌帶

    系肺門下方縱隔胸膜向肺胸膜移行之折返部分。其長度因人而異。下緣達膈肌者又稱為肺膈韌帶。42%的正常人可以在CT圖像上見到,在兩側下肺靜脈下方層面,表現為縱隔胸膜外側細線條狀或點狀陰影;在膈上層面,多表現為薄的曲線狀...[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八、膈神經

    在下肺韌帶前方,右側從下腔靜脈向外,左側從左房向外呈一條或兩條細線狀陰影(圖3—1—13)。圖3—1—1氣管軟骨(a~c)a、b:螺旋CT立體重建顯示氣管軟骨呈螺旋狀排列(左、右前斜位,↑)。c:螺旋CT薄層掃描顯示舌葉支氣管軟骨呈螺旋狀...[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一、正??v隔橫斷圖像

    1.胸廓入口胸腔入口在解剖上由第1胸椎、第一肋骨及胸骨柄等結構圍成,為胸腔與頸部的交界,呈略為前傾的平面。氣管的兩側及前方為甲狀腺下極,左后方為食管。向足側的層面上,氣管兩側分別為左右頸總動脈,其前外方為兩側頭臂靜...[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二、縱隔淋巴結

    1.大小:縱隔淋巴結大小變異很大,CT對于淋巴腺病的診斷是形態(tài)診斷,不是病理診斷。取正常淋巴結的上限為10mm,其正確率為70%;大于15mm的淋巴結,70%~80%有轉移,20%~30%為良性或肉芽腫性非特異性增生。淋巴結的大小與其所在部位有一定...[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第三節(jié) 胸膜、胸壁及橫膈正常CT應用解剖

    正常胸膜很薄,除葉間胸膜外,常規(guī)CT上難以顯示,在高分辨CT掃描(HRCT)圖像上,胸腔前外及后外側的肋骨之間可以顯示1~2mm厚、呈軟組織密度的線狀影,它是由臟層胸膜、胸膜腔內少量液體、壁層胸膜、胸內筋膜及最內肋間肌五層結構共...[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

第四節(jié) 胸部正常CT解剖線條圖

    A4無名動脈(頭臂動脈干)A5左頸總動脈A6左鎖骨下動脈A7腋動脈V4頭臂靜脈V6鎖骨下靜脈V7腋靜脈M1斜方肌M6菱形肌M7岡上肌M8岡下肌M9大圓肌M10小圓肌M11肩胛下肌M12背闊肌M19胸大肌M20胸小肌M32骶棘肌O2肺O21氣管O71食管S2肋骨S3肩胛骨S11椎體...[繼續(xù)閱讀]

胸部CT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