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帝王以下大臣印之通稱。此印文字刻鑄官職,作為身份與行使權(quán)力之憑證。清桂馥《續(xù)三十五舉·跋》云:“官印始于周”。常見秦漢官印多為方形、白文(見后條)、鑄字,印文4至6字不等。隋唐官印加大,用朱文(見后條)。北宋官印之...[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即帝王以下大臣印之通稱。此印文字刻鑄官職,作為身份與行使權(quán)力之憑證。清桂馥《續(xù)三十五舉·跋》云:“官印始于周”。常見秦漢官印多為方形、白文(見后條)、鑄字,印文4至6字不等。隋唐官印加大,用朱文(見后條)。北宋官印之...[繼續(xù)閱讀]
屬官印之一種,即武官官職之印信。古代將軍印與少數(shù)民族官印,一般為鑄制,也有鐫刻者。因軍中出征封拜,其印要求成之甚速,故多鐫之,刀法勁健不加修飾,謂之“急就章”。...[繼續(xù)閱讀]
一般指民間印章,印文多為姓名、別名等。私印又有“私章”、“圖章”、“押”、“戳子”等別稱。隋唐以后私印,使用范圍更廣,遂有“收藏印”、“齋館印”、“圖書印”,以及書畫、詩詞句等閑章。...[繼續(xù)閱讀]
亦稱“泥封”或“漢封泥”。中國古代人封發(fā)公私簡牘時,以繩索縛竹簡或木札于繩結(jié)處用泥土粘封,上蓋印章,可防私拆,稱為“封泥”。封泥興于秦,盛行于漢,魏晉之后,因多用紙、帛代牘文,封泥漸廢。...[繼續(xù)閱讀]
古代書簡,繩緘之,以泥封檢而加蓋印,稱為“封檢”。宋徐鍇《說文系傳》云:“檢,書署也”。明方以智《印章考》云:“古以泥封檢而印之,曰斗封檢”。參見“封泥”條。...[繼續(xù)閱讀]
古代印章形式之一種。秦、漢時代,低級官吏所使用之印章,為正方形官印之一半,呈長方形,故稱“半通”?!稐钭臃ㄑ浴ば⒅痢酚小拔鍍芍],半通之銅”之說,綸指印綬,銅指此種印章。然而私印中亦有長方形印。...[繼續(xù)閱讀]
古代官印之一種。始于明代初年,大都為長方形。史載明太祖為防止群臣以印作弊,將方印對分,各執(zhí)一半,拼合驗核。凡添設(shè)之官,不給印而給“關(guān)防”。清代臨時派遣之官,只給長方形“關(guān)防”。各省總督、巡撫、欽差、總兵、學政等...[繼續(xù)閱讀]
條,長形也;記,印章也。條記指長方形印章。明、清官印為方形,然而縣丞、主簿、守邊門官等用長方形印。明代稱此印為“條記”,清代稱“鈐記”。...[繼續(xù)閱讀]
凡印章上文字凹下,鈐蓋后呈白字紅地,稱為“白文”,俗稱“陰文”。漢魏印多白文,明徐上達《印法參同·字法類》謂:“古印皆白文”、“平正方直,莊重壯健,雅而可觀”。書畫用印,需“朱文”與“白文”相配合使用為佳。...[繼續(xù)閱讀]
凡印章上刻鑄成凸起文字,鈐蓋后,印文呈紅字白地,稱為“朱文”,俗稱“陽文”。甘旸《印章集說》謂:“朱文印上古原無,始于六朝,唐、宋尚之”。朱文印醒目清雅,為用者所喜。...[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