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逢山、太平山、郟山,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北4公里的黃河南岸,相傳是老子煉丹之處?,F(xiàn)山巔翠云峰,有始建于唐代的上清宮(老君廟),存有山門、翠云洞和配房數(shù)間,洞上筑玉皇閣三間。廟內(nèi)原有唐吳道子所作壁畫和歷代文人墨客的題...[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又名逢山、太平山、郟山,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北4公里的黃河南岸,相傳是老子煉丹之處?,F(xiàn)山巔翠云峰,有始建于唐代的上清宮(老君廟),存有山門、翠云洞和配房數(shù)間,洞上筑玉皇閣三間。廟內(nèi)原有唐吳道子所作壁畫和歷代文人墨客的題...[繼續(xù)閱讀]
在今河南洛陽市西約170公里的靈寶縣東北,因山谷深險如函而得名。古為中原門戶,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春秋時老子出此關,進陜西,留下《道德經(jīng)》五千言?,F(xiàn)東自崤山,西到潼津的函谷,被辟為游覽區(qū)。...[繼續(xù)閱讀]
在河北易縣城內(nèi)西南隅。唐開元時立于易縣城西開元觀,南宋乾道間遷于城內(nèi)西南龍興觀,后觀廢幢存。高約6米,分頂、身、座三部分。頂作屋頂形,高0.38米,八脊,脊間雕有瓦垅,下雕檐板、飛檐和檐椽。角梁下有斗拱承托,再下為仰蓮花...[繼續(xù)閱讀]
在陜西周至縣城東南20公里的秦嶺山麓。相傳原為周大夫函谷關令尹喜的紫云樓,后老子入關在樓南高崗筑臺,講授《道德經(jīng)》五千言,故又稱“說經(jīng)臺”。自秦迄清,歷代均有擴建或修繕,尤以唐代為盛,筑有臺、殿、閣、宮、亭、塔、洞...[繼續(xù)閱讀]
在陜西臨潼驪山頂端,朝元閣以南,尊奉老子,為唐代所建華清宮內(nèi)的著名道觀。原殿內(nèi)有一老君玉石像,大小如常人,正襟危坐,有出世超凡之態(tài),刻工精良,刀法剛?cè)峒鎮(zhèn)洹?950年后修繕殿宇,將此像移藏陜西省博物館。今殿已修葺加固,對外...[繼續(xù)閱讀]
在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右峰山麓。宋代在此開山建北斗殿、真君殿、元元洞,為道教廟觀集中地。建筑久圮,現(xiàn)僅存露天老君(即老子)造像一尊,高5.1米,厚7.2米,寬7.3米,由整塊天然巖石雕成。石像悠然踞坐,臉含笑容,雙耳垂肩,蒼髯飛動...[繼續(xù)閱讀]
在湖北神農(nóng)架林區(qū)主峰東北約15公里處。傳說古時老子在此煉丹,故名。每當冬季,山頂皆為冰雪覆蓋,山腰又常云霧繚繞,恰如銀須白發(fā)的老君仙翁端坐云中。海拔2936米,由頂至底,10條突兀山梁若蒼龍下?lián)?梁間9條曲折溪流如銀帶飄垂。...[繼續(xù)閱讀]
在山東曲阜縣城內(nèi)孔廟東側(cè),為孔子闕里故宅,其嫡長孫的府第,稱廟宅。宋代時孔氏“諸位皆列居于祖殿之后”。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四十六代孫孔宗愿被封為衍圣公,故又稱衍圣公府,代代相襲,延續(xù)至民國。宋時襲封視事廳(衍圣公...[繼續(xù)閱讀]
在山東曲阜縣城孔廟東墻外闕里街,史載其為孔子故里。現(xiàn)存建筑為木構(gòu)、四柱三間式,綠瓦覆頂,飛檐雙重,彩繪斗拱,額題“闕里”二字,系元代遺構(gòu),明清重修。...[繼續(xù)閱讀]
在山東曲阜縣城東南30公里的尼山東麓的半山腰中,為孔子降生地。春秋時期,屬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孔子之父為陬邑武大夫,居此。山腳有一洞即孔母居住之處,因孔子生于此洞,故名“坤靈洞”,又稱“夫子洞”。洞旁村莊,名夫子洞村。...[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