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任丘縣北10公里處袁淮莊(司馬莊),相傳西漢吾邱壽王曾讀書于此。吾邱壽王字子贛,趙人。以“吾”、“虞”聲相近,訛傳為“虞邱”。年少時,以善格被召。詔使從中大夫董仲舒(前179—前104)受《春秋》。高材通明,后屢有升遷...[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河北任丘縣北10公里處袁淮莊(司馬莊),相傳西漢吾邱壽王曾讀書于此。吾邱壽王字子贛,趙人。以“吾”、“虞”聲相近,訛傳為“虞邱”。年少時,以善格被召。詔使從中大夫董仲舒(前179—前104)受《春秋》。高材通明,后屢有升遷...[繼續(xù)閱讀]
位于四川資陽縣北10公里處的墨池壩,相傳系西漢辭賦家王褒(?—前61)讀書時取水磨墨和洗硯之處。褒字于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人。自幼善學,博覽廣識。工詩善賦,雅愛音樂。以辭賦著稱,其作品喜用排偶,為后來駢體文學先聲。其《...[繼續(xù)閱讀]
位于四川郫縣縣城西北33公里處的新勝鄉(xiāng)境內(nèi)橫山子南端坡上,是西漢學者嚴遵(生卒年不詳)讀書處。遵(一作尊)字君平,今四川綿竹人。漢成帝時(前32—前7)卜筮成都,每日得百錢后即閉門講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經(jīng)指歸》(一作《...[繼續(xù)閱讀]
位于四川郫縣郫筒鎮(zhèn)西子云書院旁,相傳西漢文學家、學者揚雄(前53—公元18)少年時曾在此讀書。揚雄(一作楊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學,博覽群書。“不為章句訓詁通”(《漢書·揚雄傳》)。年40余方出川,任給事黃門...[繼續(xù)閱讀]
位于安徽淮北市相山,相傳東漢學者桓譚(約前20—公元56)曾藏書于此。譚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官至議郎給事中。博學,富有藏書。遍習五經(jīng),喜非毀俗儒,力斥讖緯神學,幾被光武帝處斬。出為六安郡丞,于途中病卒。在...[繼續(xù)閱讀]
位于江西南昌市西湖南岸處,系東漢高士徐稚讀書之地。稚字孺子,東漢豫章郡南昌(今屬江西)人。少為諸生而聰慧。嘗習嚴氏《春秋》、京氏《易》、歐陽《尚書》、兼綜風角、星官、算歷、河圖、七緯之學。家貧,乃躬自耕稼。清妙...[繼續(xù)閱讀]
位于湖南耒陽縣城東南蔡侯祠前,系我國造紙術(shù)發(fā)明人蔡倫(?—121)造紙汲水處。倫字敬仲,桂陽(原郡治在今湖南彬州市)人。東漢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掌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晚年封為龍亭侯。他根據(jù)前人造紙成法,“用樹膚、麻頭...[繼續(xù)閱讀]
位于河南南陽縣石橋鎮(zhèn)西南1公里處張衡墓后,系東漢科學家張衡(78—139)少年時讀書處。衡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南陽石橋鎮(zhèn))人。敏而好學,晝夜不輟。后在京師洛陽就讀于太學,并從事科學和文學研究。曾兩度出任執(zhí)掌天文的太史令...[繼續(xù)閱讀]
位于湖北江陵城內(nèi)偏西南,為東漢學者馬融(79—166)設(shè)絳紗帳講學之處。融是東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字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博通經(jīng)籍,時稱奇才。歷任校書郎、議郎、南郡太守等職。精熟古文經(jīng)學,遍注《周易》、《尚書...[繼續(xù)閱讀]
位于甘肅鎮(zhèn)原縣城北門內(nèi),系東漢哲學家王符(約85—162)讀書處。符字節(jié)信,號潛夫,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人。少好學,有志操,不仕,終于家。與馬融、竇章、張衡、崔瑗等學者名流相友善,一生隱居著書。認為“道成于學而藏于書,學進于...[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