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助武王滅紂,封于魯。相傳周朝的禮樂制度是他制定的,《周禮》是他作的?!吨芏Y》,原名《周官》,又稱《周官經(jīng)》。西漢末年列為經(jīng)書而屬于禮類,故稱《周禮》?!吨芏Y》是講官制的,而不是講...[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助武王滅紂,封于魯。相傳周朝的禮樂制度是他制定的,《周禮》是他作的?!吨芏Y》,原名《周官》,又稱《周官經(jīng)》。西漢末年列為經(jīng)書而屬于禮類,故稱《周禮》?!吨芏Y》是講官制的,而不是講...[繼續(xù)閱讀]
大戴指戴德,小德指戴圣。戴圣,字次君,漢代梁人,官九江太守。與其叔戴德(字延君,為信都王太傅)均學《禮》于后蒼(后蒼字近君,漢代郯tan人,官至少府,通《詩》《禮》。說《禮》數(shù)萬言,名曰《后蒼曲臺記》,授梁人戴德、戴圣、慶普...[繼續(xù)閱讀]
“風”“雅”“頌”是《詩經(jīng)》之詩的三大類,其中“雅”又分“大雅”和“小雅”,“號四詩”中的“四詩”即指此。諷詠:“諷”是背誦,“詠”是曼聲長吟或歌唱。《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起初稱《詩》...[繼續(xù)閱讀]
“詩既亡”指的不是《詩經(jīng)》這部書的“亡”,而是指“采詩之制”的“亡”。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哪國還去“采詩”?《詩經(jīng)》中的詩,有褒有貶,通過采詩,統(tǒng)治者能聽到平民百姓的歌頌或批評。采詩制沒有了,群眾的批評反映不上去了...[繼續(xù)閱讀]
《公羊傳》,又稱《公羊春秋》或《春秋公羊傳》。相傳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公羊高所著,專門闡釋《春秋》。起初只是口傳,到漢朝初年才成書。漢朝何休為其作《解詁》11卷,多闡發(fā)《春秋》的微言大義,唐朝徐彥為其作疏。《公羊傳》...[繼續(xù)閱讀]
這段的意思是說,明了經(jīng)書之后,還應讀讀諸子之書,讀時要有重點,要擇其要點,記其特點,取其優(yōu)點,錄其善點。在諸子中,首先要讀五子之書。這五子就是荀卿、揚雄、王通、老聃(dan)、莊周。荀子,前邊介紹過,這里就不再重述。揚子,名...[繼續(xù)閱讀]
這四句的意思是:諸《經(jīng)》和諸子之書讀懂以后,就應系統(tǒng)地讀史書,各朝各代,從誰開始,到誰滅國,都應知道。...[繼續(xù)閱讀]
這四句的意思是,從伏羲、神農到黃帝,稱“三皇”,是上古的先代。伏羲氏,姓風,號太昊,都城在宛邱。其畫八卦、造琴瑟、教嫁娶、作書契、教民捕魚打獵。在位115年。神農氏,姓姜,號炎帝,建都曲阜。教民種莊稼,并始制農具,嘗百草作...[繼續(xù)閱讀]
三皇之后是五帝。關于五帝是哪五人,說法有三:1、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2、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3、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按《三字經(jīng)》此處的五帝應指: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為黃...[繼續(xù)閱讀]
江東書局本中的“周文武”,今人民文學出版社本作“周文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正好是三王,如加上周武王,則成了四王。那為何江東書局本作“文武”呢?難道他們不知如此則成了四王嗎?我想是因為文王雖為周之始王,但真正伐...[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