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光通訊 > 正文

趙梓森

趙梓森(1932年2月4日——),廣東中山人,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高級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高級會員,他是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認的開拓者,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

學習及工作經歷

趙梓森1953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電信系,之后歷任武漢郵電學院講師,郵電部激光通信研究所所長、總工程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主要建樹

1973年,世界上光纖通信還在探索,尚未實用,趙梓森在考證了當時眾多學派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系統(tǒng)而完整的光通信系統(tǒng)(包括器件、光纖)設計理論,實現(xiàn)了光纖通信三個重要領域的有機結合。

在國內率先提出 ‘用石英做光纖、半導體激光器做光源、數(shù)字編碼做通信機’的正確技術路線,并一直沿用至今,使我國在發(fā)展光纖通信道路上少走了多年彎路。

在當時實驗設施和科研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克服重重阻力,于1979年拉制出來我國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每公里衰耗只有4分貝的光纖。

趙梓森領導創(chuàng)建了6項具有我國光通信發(fā)展里程碑意義的光通信系統(tǒng)和工程,其系統(tǒng)速率從8M,32M,140M到565Mbps,采用波長從0.8到1.3和1.55微米,均使用我國自主開發(fā)的光電子器件。其中:1982年,趙梓森和同事們一道,研制、設計、安裝并開通了8兆畢/秒光纜市話通信工程,該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實用化的光纖通信工程,屬于國家“六五”工程,它的建立,開創(chuàng)了我國光纖通信工程應用的歷史新篇章;1985年,他率領一批科技人員,完成了我國第一個34兆畢/秒市光纜通信系統(tǒng)工程,即漢-荊-沙工程,為我國18萬公里明線改造為架空光纜線路做出了示范,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七五”期間,作為國家科委光纖通信專業(yè)組總組組長的趙梓森,又擔負起組織力量完成國家重點攻關課題——140兆畢/秒光纜通信工程。當趙梓森和同事們承擔研制的140兆畢/秒光纖通信系統(tǒng)在國家“七五”科技攻關成果展覽通信館展出時,黨和國家領導人詳細地觀看了該套系統(tǒng),并指示:“要大力發(fā)展光纖通信在我國的應用”。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京-漢-廣140兆畢/秒架空通信工程,也是由趙梓森率領一批科技人員共同完成的,它全部采用我國獨立研制的光電設備。

由趙梓森直接參與和技術總負責的項目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4項,郵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

主要著述

他編著了國內第一部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書籍《數(shù)字光纖通信系統(tǒng)原理》。他編著的《單模光纖通信系統(tǒng)原理》獲國家優(yōu)秀科技出版物二等獎。共發(fā)表論文50余篇,著書和合著10本。

擔任的社會職務

趙梓森曾長期擔任湖北省科協(xié)副主席,并作為國家科委光纖通信專家組總體組組長、國家光纖通信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先后參與起草了國家“六五”至“十一五”光纖通信發(fā)展規(guī)劃。他多次率團出國考察,出席歐洲通信協(xié)會以及CCITT等國際會議,還以中國通信協(xié)會光纖通信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身份,主持了第一、二屆全國光纖通信學術會議。

從1983年起,他連續(xù)當選為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主席團成員;2002年,已滿70歲的他作為湖北省黨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F(xiàn)在他仍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武漢.中國光谷,首席科學家;中國通信學會第四、第五、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信息產業(yè)部通信科技委顧問;湖北省通信學會名譽理事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

所獲榮譽

1985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7年,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授予趙梓森院士IEEE--Fellow 榮譽稱號。
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為他頒發(fā)了“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內容來自百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