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現(xiàn)的一種脂蛋白?,F(xiàn)已發(fā)現(xiàn)此抗原有兩個亞型(e1和e2),故定名為HBeAg/1,HBeAg/2。HBeAg僅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乙型患者中檢出。感染HBV之后,血循環(huán)中的HBeAg與HBsAg和DNA多聚酶活性幾乎同時出現(xiàn)。HBeAg的出現(xiàn),標志著體內有HBV的大量復制,同時也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的指標。急性肝炎...[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現(xiàn)的一種脂蛋白?,F(xiàn)已發(fā)現(xiàn)此抗原有兩個亞型(e1和e2),故定名為HBeAg/1,HBeAg/2。HBeAg僅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乙型患者中檢出。感染HBV之后,血循環(huán)中的HBeAg與HBsAg和DNA多聚酶活性幾乎同時出現(xiàn)。HBeAg的出現(xiàn),標志著體內有HBV的大量復制,同時也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的指標。急性肝炎...[繼續(xù)閱讀]
又稱“兩對半檢查”。包括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體(HBsAb),核心抗體(HBcAb);e抗原(HBeAg)及其抗體(HBeAb)。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附表 乙型肝炎五項檢查結果結果項目1234567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各種結果的臨床意義如下。①“三陽”患者,乙肝急性期,傳染性最強。②感染早期,有傳染性...[繼續(xù)閱讀]
又稱“乙型肝炎抗原”,1965年Blumberg在澳大利亞一土著居民的血液內發(fā)現(xiàn)的一種抗原物質,故又稱澳大利亞抗原。后來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找到了類似物質,目前統(tǒng)一命名為乙型肝炎抗原。...[繼續(xù)閱讀]
滅活的高純度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對乙型肝炎可起到預防作用。目前我國所用者為血源性乙肝疫苗。...[繼續(xù)閱讀]
簡稱乙型流感桿菌,屬于流感桿菌M型。為革蘭陰性短小桿菌,大小一般為(1.0~1.5μm)×(0.3~0.4μm)。無芽胞、無鞭毛,不能運動。由于M型流感桿菌所含有的莢膜多糖抗原具有型特異性,據(jù)此將其分為6型,其中乙型致病力最強。...[繼續(xù)閱讀]
結腸的一部分,在左髂嵴平面與降結腸相連,至第三骶椎平面續(xù)于直腸,位于左腹下部及小骨盆內,呈“乙”狀或“S”形彎曲,正常人除腹壁過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觸及,呈光滑、稍硬的圓桶狀,粗細如蠟燭,小兒因年齡的不同而粗細不等,無壓痛。乙狀結腸可發(fā)生炎癥和腫瘤,小兒少見。不能觸診時,可做乙狀結腸鏡...[繼續(xù)閱讀]
借助乙狀結腸鏡診斷乙狀結腸疾病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乙狀結腸鏡可以直接觀察直腸及乙狀結腸的腸壁黏膜等的形態(tài),并可實施活體組織采取術。對診斷慢性痢疾、結腸炎、血吸蟲病、息肉、腫瘤、肉芽腫、憩室或憩室炎、巨結腸、腸套疊或扭轉等有一定價值。...[繼續(xù)閱讀]
即乙組蚊媒病毒所致的腦炎,包括圣路易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墨萊溪谷腦炎等。...[繼續(xù)閱讀]
細胞含有兩組染色體的個體。幾乎全部高等動物和一半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人類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有46條,其中一組(23條)來自精子,另一組(23條)來自卵子,形成的合子含23對染色體(即n=23、2n=46)。...[繼續(xù)閱讀]
又稱“菌群失調癥”,是在應用廣譜抗生素過程中發(fā)生的新感染。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內環(huán)境的改變引起體內正常菌群失調或“真空”現(xiàn)象,是誘發(fā)二重感染的重要原因。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真菌、腸道革蘭陰性桿菌等。如發(fā)現(xiàn)二重感染應停用廣譜抗生素,適當應用益生素...[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