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源市西北11公里。當豫、晉交通要沖。為“太行八陘”的第一陘,形勢險峻,自古為軍家必爭之地?!侗饼R書·斛律光傳》載:河清二年(563年)“筑勛掌城于軹關西,仍筑長城二百里,置十三戍?!?..[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濟源市西北11公里。當豫、晉交通要沖。為“太行八陘”的第一陘,形勢險峻,自古為軍家必爭之地?!侗饼R書·斛律光傳》載:河清二年(563年)“筑勛掌城于軹關西,仍筑長城二百里,置十三戍?!?..[繼續(xù)閱讀]
古關隘。位于滎陽市汜水鎮(zhèn)西南十里鋪一帶。建于東漢建武元年(25年),以成皋旋門為京師雒陽東第一關。過此,即無扼塞可守。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王洗柱在《修虎牢關記》中稱“虎牢奇險?!椿蛱硇T關于西,添成皋關于東,亦以...[繼續(xù)閱讀]
古關隘。位于魯山縣西南,南召縣東北,戰(zhàn)國時期稱魯關。當豫、荊交通要道。西魏大統(tǒng)十三年(547年)侯景叛東魏乞師,王思政乃率荊州步騎百萬余,從魯關向陽翟。南北朝末期,北周曾在此置三鴉鎮(zhèn)以防高齊(北齊),故又稱平高城。此地為...[繼續(xù)閱讀]
古關隘。位于陜縣東南硤石鎮(zhèn)。又名崤陵關,地當豫、陜兩省交界要沖。唐曾置硤石縣于此。...[繼續(xù)閱讀]
位于鞏義市西南4公里,古稱黑石渡,是洛水渡口之一。因洛水東有黑石山,故名。此關西與邙嶺夾岸相對如門,是古代交通的咽喉,扼控鞏洛之中,為歷代險要之關,明代曾在此設巡司。今隴海鐵路橋、公路橋均在鞏義市橫跨洛水,此關在交...[繼續(xù)閱讀]
即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相當今陜西潼關以東至河南新安縣。西漢賈誼《過秦論》稱“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即此。...[繼續(xù)閱讀]
位于新鄉(xiāng)縣東南?!逗鬂h書·袁紹傳》:“紹自黎陽(在今滑縣)渡河,沮授諫曰: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唐書·地理志》:“新鄉(xiāng)東南有故延津關?!薄短藉居钣洝酚涊d關在“新鄉(xiāng)縣東南三十五里?!?..[繼續(xù)閱讀]
位于輝縣市西北30公里與林州市境接界處?!端问贰份d岳飛于建炎初打敗金兵于此?!遁x縣志》:“關北接林慮,西接陵川,重山四障,巖若城郭。明洪武三年(1370年)設巡司戍守。其西為雁翅坡,連山跨水,關門險隘天成?!?..[繼續(xù)閱讀]
在??h東?!端鍟さ乩碇尽?“黎陽有關官?!薄短茣さ乩碇尽?“黎陽有白馬關,一名黎陽關?!薄对涂たh志》:“北齊文襄征潁城移石濟關于此,即造橋焉,改名白馬關。周又改黎陽關。”...[繼續(xù)閱讀]
東漢八關之一。位于偃師市東南27.5公里轘轅山上。東接鞏義市,南接登封市界。因道路盤轉(zhuǎn),車轅相見,故名。建安初,曹操奉獻帝遷許,由此東去。《偃師縣志》:“轘轅有二道:一在北,唐高宗屢加嵩,鑿山開道如車箱,歷代置關之所。一在...[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