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是用筆、刷、刀等工具,黑墨、顏料、油脂、溶劑、稀釋劑等物質材料,通過構圖、造型、線條、設色、明暗處理等表現手段,在紙木板、紡織品、器皿、墻壁或其他平面上,繪制可見形象的藝術。繪畫分...[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繪畫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是用筆、刷、刀等工具,黑墨、顏料、油脂、溶劑、稀釋劑等物質材料,通過構圖、造型、線條、設色、明暗處理等表現手段,在紙木板、紡織品、器皿、墻壁或其他平面上,繪制可見形象的藝術。繪畫分...[繼續(xù)閱讀]
“近大遠小”透視:透視的一種方法,把同等物體近處畫得比較大,遠處畫得比較小。這也是最基本的透視手法,近大遠小,一方面形成了視覺上的對比、協調,符合欣賞習慣;另一方面形成了畫面的縱深立體感和層次感。十八描...[繼續(xù)閱讀]
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種觸覺和視覺上的體驗。在所有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中,所畫的對象和所用的方法之間總是會有一場令人著迷的對話,畫家熟練而巧妙地鋪涂上顏料來表達所要訴說的對象。顏料不同,訴諸畫布的效果就不同。繪畫...[繼續(xù)閱讀]
彌生時代(2000年前):造型取材于日常生活。以書法入畫。古墳時代(公元5~6世紀):圖形含有某些特別的象征意義。飛鳥時代(592~710年):發(fā)展有較完備的畫派,佛畫成為主要題材。奈良時代(710~794年):技法上運用了明暗對...[繼續(xù)閱讀]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以描繪市民生活為主的風俗畫。“浮世”在日語中指瞬息即逝的塵世、現實的意思。浮世繪主要描繪現實中的美人、歌舞伎演員、風景及大量的市井風俗,甚至充滿色情意味的春宮圖等。其繪畫作品包括畫家...[繼續(xù)閱讀]
又稱“倭繪”。日本古代的繪畫。一般是指異于“唐繪”(中國畫)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開始于平安時代(794~1185),以日本的風俗、景物等為題材,畫風清麗,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對后世日本繪畫的發(fā)展具有重...[繼續(xù)閱讀]
希臘美術史上的用語。希臘美術的發(fā)端,即自Doris族遷移完成(大體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互相有關的希臘各地所發(fā)展起來的風格。尤其是壺的裝飾花紋,與先史希臘者不同,因其所表現的線條,純粹出于幾何學的花紋,故作如此稱...[繼續(xù)閱讀]
拜占庭藝術是指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遷都于拜占庭之后,產生的一種基督教藝術風格。因為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拜占庭”為中心而得名,主要表現在建筑、雕刻、繪畫等領域。在建筑上主要采用了“集中式”和“十字形平面式”布...[繼續(xù)閱讀]
哥特式藝術原指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等技術的建筑風格,后影響到雕刻和繪畫。文藝復興時期由意大利藝術家最早提出“哥特式”一詞,指12~l3世紀到文藝復興這段時期之間的藝術形...[繼續(xù)閱讀]
重視色彩昂揚的浪漫派畫家們,以為光普遍來自東方及非洲,努力從此尋找題材,同時出現了異國情趣,成為19世紀繪畫史上的運動。從事于這項運動的畫家有德拉克洛瓦、多康、弗洛曼坦以及其他諸家,主要作品有《土耳其學校的...[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