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嚴學宭評傳 > 列表
嚴學宭評傳 共有 19 個詞條內容

第一章 悠悠遐裔

    在江西省西部宜春市,有個古稱宜春縣,后稱袁州府,今為袁州區(qū)的行政區(qū)域。袁州有一處名聞遐邇的山水名勝—袁嶺和袁河。袁嶺又名袁山,分大袁山和小袁山,有七座山峰如列戟排列,迤邐連綿,峰巒競秀,林木蔥郁。袁河古稱楚水,又名...[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二章 家學淵源

    嚴學宭,原名福蘅,又名上達,字華興,號學宭,一號子君。后更名學宭,字子君。a 清宣統(tǒng)二年、農歷庚戌年十一月初五、公歷1910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西省分宜縣介橋村一個世代書香家庭。據《介橋嚴氏族譜》記載,嚴學宭十世祖嚴云煌為明...[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三章 負笈江夏

    1926年7月,嚴學宭從江西省立八中畢業(yè),父親鼓勵他考大學繼續(xù)求學。當時江西沒有大學,只能到外省求學。8月下旬,嚴學宭和幾位同鄉(xiāng)、同學結伴來到湖北武漢,投考國立武昌大學預科。當時武昌大學地處武昌城內的東廠口,南臨紫陽湖...[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四章 立雪羅門

    1934年7月,嚴學宭離開武漢,帶著妻兒一家三口前往北平,揣著吳其昌先生的介紹信,以大學畢業(yè)論文《初文鉤沉》八卷為贄,拜見當時任職燕京大學的著名古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欲拜唐蘭先生或同在燕京大學任教的《金文編》作者容庚教授...[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五章 漂泊贛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一聲炮響,打破了古都學者平靜的學術生活。7月底,北平淪陷,北京大學被日本憲兵占據。大部分師生先后撤離北平,或就近轉入平西山地的游擊區(qū),在共產黨領導下參加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或奔赴國統(tǒng)區(qū)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六章 八載嶺南

    1942年7月,日軍進攻贛南,泰和危在旦夕,中正大學遷徙在即。這時嚴學宭好友張為綱已到他大學時期的母校中山大學任教,張為綱又向中山大學推薦嚴學宭,嚴學宭也想借此換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不久嚴學宭就接到中山大學師范學院的聘書...[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七章 歷史轉折

    嚴學宭在香港避難約半年。1949年10月15日廣州解放,嚴學宭在第一時間買票回到了廣州,所幸妻兒安好無恙。羊城市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解放軍秩序嚴謹,秋毫無犯,寧愿露宿街頭也不打擾市民。嚴學宭幸睹革命成功,人民可以安居樂...[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八章 桂海尋蹤

    1953年3月,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同年4月,嚴學宭調到與中南民委有直接隸屬關系的中南民族學院任教,兼任該院研究室主任。建國初期的行政級別,十四級以下都屬于高干。中南軍政委員會給予嚴學宭的行政級別是十一級,但轉到學校后...[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九章 瓊島驅勞

    1954年5月,在結束了對廣西少數(shù)民族調查識別工作后,嚴學宭回到武漢,度過了大約兩個月的休歇時期,處理一些廣西調查的善后事宜。剛剛調養(yǎng)一下疲憊的身心,同年7月,又接到中南行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下達的進行海南島少數(shù)民族...[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

第十章 韻學窮幽

    在1957年海南黎語調查完成后,嚴學宭結束了大規(guī)模的少數(shù)民族田野調查工作,返回武漢的中南民族學院。在1960年前后,他在擔任副院長分內行政工作的同時,潛心閱讀了許多漢語研究和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的書籍、資料,開始坐下來整...[繼續(xù)閱讀]

嚴學宭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