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貝瓊】 詩詞 > 正文

次韻答王蘊德紀善雨中見寄
明 - 貝瓊

老夫三月不出門,懶性有如嵇叔夜。
圣明遇物先采擢,枯槁于時亦沾灑。
展開全文
病駒只合中野棄,寒雀寧思上林下。
印常不啟信官間,書亦慵耽從容假。
淮南六月如早秋,未脫吳綾頗相訝。
白雨三更滄海立,黃河一道青天瀉。
池翻紅艷落蓮衣,石長綠文成藻藉。
姑惡時鳴父老憂,鬼車夜過兒童怕。
空懷南蒼人相遠,豈有東家馬堪借。
百錢沽酒愧瓶空,斗米如珠抱衾賣。
已慚不作子虛賦,尚托端居廣文舍。
隱幾南窗亦自高,驅(qū)車九陌知誰暇。
識字終非楊子博,題詩誤許曹劉亞。
但覓丹砂苦未成,久知白發(fā)那能化。
兩峰絕境可誅茅,何處良田足甘蔗。
赤城仙子玉符孫,雙璧今傾鳳臺價。
楚筵設醴未應忘,齊門鼓瑟空遭罵。
時看新學氣如虹,病送殘年肉銷胯。
投劾終當去石門,日斜田父茅檐話。
收起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入學習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貝瓊

貝瓊曾祖貝珪,宋理宗時由蘇州徙崇德(今浙江桐鄉(xiāng)),筑室語兒溪上,遂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屬浙江海寧雙山鄉(xiāng))。貝瓊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少年時即穎悟,性坦率,不修邊幅而篤志好學,博通經(jīng)史百家。師事同鄉(xiāng)黃次山、會稽楊維楨。元末世亂,隱居教授,往來于華亭(今江蘇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寧)間,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鄉(xiāng)濮院)朱顯道家。48歲時始領鄉(xiāng)薦,游京師,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時張士誠據(jù)平江(今蘇州市),貝瓊隱居殳山,累征不就。明洪武三年(1370),舉明經(jīng),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稱其敘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賜歸鄉(xiāng)。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鄉(xiāng)試官。次年,任國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國子監(jiān),教授勛臣子弟。與張美和、聶鉉齊名,時稱“成均三助”。曾嘆古樂衰廢,堂堂成均(官設學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賦》以寄感慨。在史館,與金華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讓。及景濂為司業(yè),建議祀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禹、湯、文、武于天子之學。太祖拒不采用,而當時猶有贊同者,瓊乃作《釋奠》以解辯之,贏得識者之贊賞。其堅持正道,大多類此。洪武十一年,致仕歸。翌年,卒于家,葬于語兒鄉(xiāng)。貝瓊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貝翱字秀翔,能詩,著有《平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