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青瓷的燒造,是在傳統(tǒng)青瓷生產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青瓷的燒造在該時期呈現(xiàn)出了空前的繁榮。在眾多青瓷窯場的生產中,汝窯、官窯的產品最為著名。汝窯、官窯的燒造,以不同的工藝手段、裝飾手法和審美追求,在該時期...[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北宋時期青瓷的燒造,是在傳統(tǒng)青瓷生產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青瓷的燒造在該時期呈現(xiàn)出了空前的繁榮。在眾多青瓷窯場的生產中,汝窯、官窯的產品最為著名。汝窯、官窯的燒造,以不同的工藝手段、裝飾手法和審美追求,在該時期...[繼續(xù)閱讀]
目前,本人從有關歷史文獻中得知,最早對汝窯及其產品進行記述的是北宋時期徐兢所著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1124年)①,其中記述到:“……其余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該篇的記述,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貼近于汝窯實際生...[繼續(xù)閱讀]
通過對以上五篇有關記述的反復閱讀,我發(fā)現(xiàn)前三篇所記述的汝窯器,是從概念化方面加以敘述的,并沒有對汝窯及其產品作出更為詳細、具體的描寫,只是講到了汝窯器是同“越州古秘色”“相類”的瓷器,是同唐窯、鄧窯、耀州窯同時...[繼續(xù)閱讀]
歷史上長期存在著的對汝窯及其產品的錯誤認識,為現(xiàn)代考古與當代的陶瓷研究在認定汝窯及其產品的理念上,設置了一個不小的障礙?,F(xiàn)代考古經過不斷努力,終于在上個世紀80年代找到了北宋時期著名青瓷窯場的遺址。考古工作者將...[繼續(xù)閱讀]
為了澄清宋、金時期青瓷生產的基本狀況,為了祖國古代文明能夠較為清晰、較為準確地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本文以宋代的歷史文獻《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與《坦齋筆衡》中所記述的有關內容為基本依據(jù),對其進行解讀,同時結合考古資料...[繼續(xù)閱讀]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宣和六年(1124年)徐兢著。徐兢(1091—1153年)于政和五年(1123年)以奉議郎國信使身份出使高麗(今朝鮮、韓國),時年33歲。此前任知縣,并精于書法。還朝后于次年向皇帝(宋徽宗)進上《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繼續(xù)閱讀]
《坦齋筆衡》(1163—1190年),南宋時期葉寘著。葉寘(生卒年不詳),字子真,號坦齋,池州青陽(今安徽)人?!短过S筆衡》中“窯器”條載:“……本朝以定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繼續(xù)閱讀]
本人認為《百寶總珍集》所記述的“汝窯土脈滋潤,與高麗器物相類,有雞爪紋者認真,無紋者尤好”,指的應是北宋官窯產品的具體特征,而不應是汝窯產品的具體特征。但就所說的“雞爪紋”現(xiàn)象而言,這應是北宋官窯在生產當中極少...[繼續(xù)閱讀]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真正的汝窯器應是釉色青綠的刻花、印花或光素無紋的青瓷,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是北宋后期的1102年前后至1112年前后,該時段內汝窯所生產的刻花青瓷產品。該時段內汝州所生產的刻花青瓷,被北宋時期的徐兢稱為“...[繼續(xù)閱讀]
注釋:1.①②③④⑥柯玫瑰《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的一件汝窯盞托》,《中國古陶瓷研究》2001年第7輯2.⑤⑧呂成龍《汝窯的性質及相關諸問題》,《中國古陶瓷研究》2001年第7輯3.⑦(11)馮先銘《耀州窯系諸窯》,《古陶瓷鑒真》,...[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