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堿肝損傷機制探討
中國藥理學(xué)通報
頁數(shù): 5 2011-06-16 17:14
摘要: 目的研究秋水仙堿、秋水仙總堿提取物染毒SD大鼠肝損傷機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隨機分為7組,連續(xù)灌胃染毒28 d后,分析大鼠血清生化指標,觀察肝臟組織病理變化。免疫組織化學(xué)方法檢測肝臟多藥耐藥蛋白Ⅱ(MRP2)蛋白表達水平,Western blot法檢測肝臟法尼醇受體(FXR)、膽固醇7-α羥化酶(CYP7A1)、膽鹽輸出泵(BSEP)蛋白表達量。結(jié)果與正常組比較,大鼠染毒28 d后,秋水仙堿各組ALT活性明顯升高,其中6.0 mg.kg-1劑量組TBA濃度和ALP活性高出對照組2倍以上;肝組織可見多處小灶性壞死,嚴重水腫伴有脂肪變性;CYP7A1表達上調(diào),BSEP和MRP2表達下調(diào)。秋水仙總堿組大鼠,肝功能受損,但血清TBA含量和ALP活性無變化;肝組織病變。結(jié)論秋水仙堿和秋水仙總堿染毒28 d均可導(dǎo)致大鼠肝功能損傷,肝組織病變,且秋水仙堿致肝毒更嚴重。肝臟病理條件下,秋水仙堿和對乙酰氨基酚對大鼠膽汁酸合成、轉(zhuǎn)運調(diào)控機制相似,并推斷秋水仙堿致肝損傷主要是引起了嚴重的肝內(nèi)膽汁淤積。 (共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