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孑遺植物裸果木種子時空擴散特性
生態(tài)學報
頁數(shù): 8 2019-01-10 09:10
摘要: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亞洲中部荒漠區(qū)少有的第三紀孑遺物種,由于氣候變化及人為干擾,其自然種群分布范圍不斷縮小。種子擴散作為植物生活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不僅對物種生存及其多樣性至關(guān)重要,還影響物種分布范圍和局部豐度。2015年和2016年分別在新疆哈密地區(qū),采用布設(shè)種子收集器的方法,對其自然種群種子擴散的時空動態(tài)進行了定點連續(xù)觀測。結(jié)果表明:該物種于當年6月上旬開始擴散,2015年略早于2016年。每年種子擴散持續(xù)時間約兩個月,擴散趨勢為單峰曲線,且呈集中大量擴散的模式,擴散高峰期與當年初次月降水高峰期吻合;在順風的正南和東南方向上,種子擴散密度大且距離遠;種子擴散主要集中在母株冠幅下,隨著距母株距離的增加,種子擴散密度減少,二者間存在極顯著的負相關(guān)性(P<0.01),由于裸果木枝條繁多,對風力強度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可能是造成種子集中擴散在母株下的原因。裸果木種子擴散受外界環(huán)境(降水、風向)和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響,當種子在大量降水前完成擴散,將有利于種子在適宜的微生境萌發(fā),是對多風、干旱的惡劣生境的一種長期適應(yīng)。 (共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