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尼祿(Nero,37—68)是古羅馬皇帝(54—68年在位)。據(jù)文獻記載,他為人殘暴,好色,妄自尊大;曾殺死母親和妻子,逼老師塞涅卡自盡;羅馬帝國政府對基督教的第一次大迫害就是他下令開始的;因?qū)嵭懈邏赫吆蜎]收公眾財產(chǎn)等,遭到羅馬社會...[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答:尼祿(Nero,37—68)是古羅馬皇帝(54—68年在位)。據(jù)文獻記載,他為人殘暴,好色,妄自尊大;曾殺死母親和妻子,逼老師塞涅卡自盡;羅馬帝國政府對基督教的第一次大迫害就是他下令開始的;因?qū)嵭懈邏赫吆蜎]收公眾財產(chǎn)等,遭到羅馬社會...[繼續(xù)閱讀]
答:基督教在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前,曾受到羅馬政府的迫害?!傲_馬縱火案”就是一個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公元64年,羅馬帝國皇帝尼祿統(tǒng)治時期,羅馬城遭大火,傳說是尼祿縱火取樂造成的。為了逃避民憤,尼祿揚言大火系基督教徒釀...[繼續(xù)閱讀]
答:戴克里先(Diocletian,約243—313)是羅馬帝國皇帝(284—305年在位)。出生于達爾馬提亞(今南斯拉夫境內(nèi))。他執(zhí)政時,實行了穩(wěn)定帝國局勢的改革政策;把帝國分為四大部分,由4君共同治理;加強軍隊,鎮(zhèn)壓人民群眾起義;整頓征稅制度;頒布限...[繼續(xù)閱讀]
答:羅馬帝國皇帝們對基督教所進行的十次大迫害如下:(1)由尼祿(Nero,54—68年在位)于公元64年發(fā)動。(2)由多米提安(Dometian,81—96年在位)于公元94年發(fā)動。(3)由圖拉真(Traian,98—117年在位)于公元98年發(fā)動。(4)由馬可·奧勒留(MarcusAurelius,1...[繼續(xù)閱讀]
答:李錫尼(Licinius,約250—325)是羅馬帝國皇帝(308—324年在位)。公元312年起擔任君士坦丁大帝的副執(zhí)政官,分管羅馬帝國東部地區(qū)。在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問題上,他同君士坦丁大帝的觀點是一致的,主張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宣布改迫害基督...[繼續(xù)閱讀]
答:君士坦丁大帝一世(ConstantineI,約274—337)是羅馬皇帝(306—337年在位)。出生于尼什(在今南斯拉夫境內(nèi))。執(zhí)政期間,他由反對基督教轉(zhuǎn)為支持基督教,并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統(tǒng)一的基督教會組織為其統(tǒng)治服務。為取得基督教徒的擁護...[繼續(xù)閱讀]
答:尤里安(Julian,331—363)是羅馬帝國皇帝(361—363年在位)。幼年時,他加入基督教會,受過基督教教育。青年時,他信仰新柏拉圖主義,迷信神秘主義。成為皇帝后,他宣布擁護羅馬多神教,在新柏拉圖主義的基礎(chǔ)上對多神教進行改革,重建多...[繼續(xù)閱讀]
答:教父(FathersoftheChurch)是古代基督教著作家的泛稱,意為教會的父老。他們的著作在神學上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對后世基督教教義和神學有較大的影響,是研究基督教史和神學史的重要資料。教父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按時期劃分,可分為基...[繼續(xù)閱讀]
答:古代基督教主要有24個教父。他們是:1.依納爵(安提阿的)(IgnatiusofAntioch,約35—107)是古代基督教的教父。傳說是彼得或保羅的門徒,公元69年任安提阿城主教。寫有書信15封,這些書信論述了早期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會制度。2.帕皮亞...[繼續(xù)閱讀]
答:護教士(Apologists)是公元2—3世紀為基督教辯護的神學家和哲學家。他們宣傳基督教作為一種新宗教要比羅馬帝國的多神教優(yōu)越得多,論證基督教教義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則,并對社會有很大益處。在他們的著作中反復論述基督教同古代...[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