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禮樂制度。2.簡述八佾和樂縣制度。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宮廷音樂機構是什么?其主要職能是什么?4.周朝音樂教育的內容有哪些?5.孔子的“六藝”包括哪些?6.周朝采集民歌的制度是什么制度?7.《詩經》一共多少首?分為哪三部分...[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簡述禮樂制度。2.簡述八佾和樂縣制度。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宮廷音樂機構是什么?其主要職能是什么?4.周朝音樂教育的內容有哪些?5.孔子的“六藝”包括哪些?6.周朝采集民歌的制度是什么制度?7.《詩經》一共多少首?分為哪三部分...[繼續(xù)閱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制度,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但是,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階級矛盾與社會的動蕩不安。公元前206年,隨著農民起義的爆發(fā),秦朝走向滅亡。音樂文化方面雖沒有太多的典章文物遺...[繼續(xù)閱讀]
采風制度古代稱民間歌謠為“風”,所以采集民歌的活動稱為采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過“采風”活動,孔子通過采風收集整理了《詩經·國風》。由于統(tǒng)治集團與下層社會在空間上是分隔的,為政者需要體察民情,了解下層人民的真...[繼續(xù)閱讀]
秦朝的宮廷音樂機構史籍記載不詳,不過出土文物錯金甬鐘上的“樂府”二字可以證明當時已經存在樂府。西漢時期的音樂管理機構分為兩個系統(tǒng):一是奉常屬下的太樂署,奉常于漢景帝時期改為太常;二是少府屬下的樂府。東漢管理音...[繼續(xù)閱讀]
鼓吹之名,始于漢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一·橫吹曲辭》中記載:“橫吹曲,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北狄諸國皆馬上作樂,故自漢已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其后分為二部有簫笳者為鼓吹,用之朝會道路?!盵1]鼓吹...[繼續(xù)閱讀]
相和歌是兩漢及魏、晉期間對北方民間歌曲作藝術加工而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樂的總稱。最初只是將清唱的民歌加上管弦樂器伴奏,所謂“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后來經過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種結構較復雜的歌舞形式,稱為相和大曲。...[繼續(xù)閱讀]
“百戲”一詞產生于漢代,是歌舞、角抵、雜技、幻術等多種表演形式的總稱。漢代百戲上承周代散樂,匯合了多種民間藝術,例如找鼎、尋橦、吞刀、吐火等各種雜技幻術,裝扮人物的樂舞,裝扮動物的《魚龍曼延》及帶有簡單故事的《...[繼續(xù)閱讀]
(一)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約前179—約前118),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的杰出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杰出的政治家,被稱為“辭宗”“賦圣”。傳說,《鳳求凰》是司馬相如創(chuàng)作的古琴曲,詮釋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繼續(xù)閱讀]
(一)李延年李延年(生卒年不詳),出身低微,家世悲苦?!稘h書·佞幸傳》中記載:“李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刑,給事狗監(jiān)中?!碑敃r身為受過腐刑的太監(jiān),又做的是管狗的差事,李延年即使再有音樂天賦,也沒有...[繼續(xù)閱讀]
京房京房(前77—前37),西漢律學家,又為“京氏易學”的開創(chuàng)者。京房本姓李,字君明,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曾經跟焦延壽學《易》,漢元帝時立為博士,后因劾奏宦官石顯等專權,下獄被殺,年僅40歲。京房在樂律學方面造詣很深...[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