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處于高溫高壓狀態(tài),是一個巨大的“熱庫”,同時地球表面的水源和土壤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器,收集了約47%的太陽輻射能量,是人類每年所利用能量的500多倍。地球上火山噴出的熔巖溫度高達1200℃~1300℃,天然溫泉的溫度...[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地球內部處于高溫高壓狀態(tài),是一個巨大的“熱庫”,同時地球表面的水源和土壤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器,收集了約47%的太陽輻射能量,是人類每年所利用能量的500多倍。地球上火山噴出的熔巖溫度高達1200℃~1300℃,天然溫泉的溫度...[繼續(xù)閱讀]
在一定地質條件下的“地熱系統”和具有勘探開發(fā)價值的“地熱田”都有它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衰亡過程,絕對不是只要往深處打鉆,到處都可發(fā)現地熱。地熱資源也和其他礦產資源一樣,有數量和品位的問題。就全球來說,地熱資源的分布...[繼續(xù)閱讀]
我國地熱資源類型可分為高溫地熱資源和中低溫地熱資源。高溫地熱資源集中分布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臺灣,這些地區(qū)構造上處于印度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次級板塊)的夾持地帶,屬全球構造活動最強烈的地...[繼續(xù)閱讀]
根據地熱資源的性質和賦存狀態(tài),可將地熱能分為蒸汽型、熱水型、地壓型、干熱巖型和巖漿型五種類型。蒸汽型和熱水型統稱為水熱型,是目前開發(fā)利用的主要對象;地壓型在自然界中較為少見。干熱巖型和巖漿型有很大的潛在開發(fā)...[繼續(xù)閱讀]
地下地熱能大多以熱蒸汽、熱水及熱巖的形式賦存于地下。熱儲層只有通過地下水才能實現熱能的交換。對大部分地熱資源來說,主要還是以熱水及熱巖的形式存在,需要通過熱水的形式獲得,對于地熱蒸汽及熱水可通過抽取熱蒸汽及...[繼續(xù)閱讀]
1.干熱巖是一種潔凈的新能源干熱巖的熱能是通過人工注水的方式加以利用,而且在利用的整個過程中處于封閉循環(huán)系統。因此,干熱巖的利用不會出現像熱泉等常規(guī)地熱資源利用的麻煩,即沒有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或阻塞管道的物質出...[繼續(xù)閱讀]
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一些原子物理學家和技術專家們在能源討論中第一次提出從深處的熱晶質巖(5000m以下)取熱的想法。這一概念的目標是要利用到處都有的取之不盡的能量以所謂“人造地...[繼續(xù)閱讀]
1.干熱巖開發(fā)地區(qū)選址問題不同地區(qū)干熱巖的埋藏深度不同,鉆孔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1)地熱梯度和熱流值較高的地方最有利于高溫巖體地熱的開發(fā)利用。(2)大陸內部的斷陷盆地區(qū)也是很好的選址目標。(3)從巖石本身的物...[繼續(xù)閱讀]
1.FentonHill工程場地位于新墨西哥州北部,格蘭德河裂谷帶北部邊緣。該項目是世界范圍內對深部大規(guī)模干熱巖儲層進行的首次試驗。項目的設想是在高溫結晶花崗巖、變質巖干熱巖體系中,尋求提升開采效率的方法。該項目大致分為以...[繼續(xù)閱讀]
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是在地下土壤內進行埋管,利用傳導介質與土壤進行冷熱交換的閉合換熱系統。地埋管應采用化學穩(wěn)定性好、耐腐蝕、導熱系數大、流動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S),不宜采...[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