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們對于碑刻也許并不陌生,但如果要問及碑刻的內(nèi)涵、碑刻產(chǎn)生的過程、碑刻的結構以及與碑刻相關的歷史,能說得清、道得明的恐怕不會太多。本文擬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用通俗的語言,將碑刻知識盡可能詳盡地向讀者作以...[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如今的人們對于碑刻也許并不陌生,但如果要問及碑刻的內(nèi)涵、碑刻產(chǎn)生的過程、碑刻的結構以及與碑刻相關的歷史,能說得清、道得明的恐怕不會太多。本文擬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用通俗的語言,將碑刻知識盡可能詳盡地向讀者作以...[繼續(xù)閱讀]
說起河南碑刻,有兩個概念要分清:其一是曾在河南境內(nèi)存身的碑刻;其二是河南境內(nèi)現(xiàn)存的碑刻。自古以來,河南境內(nèi)究竟先后有過多少碑刻存身,隨著時光的推移,世道的滄桑,恐怕已沒有人能說得清了。那么,河南境內(nèi)現(xiàn)存的碑刻有多少...[繼續(xù)閱讀]
兩漢《馮孺人墓記》西漢新莽天風五年(18)刻,唐河出土?!囤w菿碑》東漢建武四年(28)刻,南陽出土?!兑π⒔?jīng)墓記》東漢永平十六年(73)刻。《侍廷里父老鄲買田約束石券》東漢建初二年(77)刻?!对脖窎|漢永元四年(92)刻,偃師出土...[繼續(xù)閱讀]
河南博物院《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92)刻,偃師出土?!陡柿晗啾窎|漢建和元年(147)立,孟津出土。《聞熹長韓仁銘碑》東漢熹平四年(175)立,原存滎陽市?!缎烀廊四怪尽酚置段鲿x賈皇后乳母徐美人墓志》。西晉元康九年(299)刻...[繼續(xù)閱讀]
河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石刻遺存極其豐富。除卻遍布全省的石刻造像藝術外,豐富多彩的漢畫像石及諸體皆備的碑志經(jīng)石,更是燦若繁星。這些石刻在印證古人生活軌跡、宗教意趣的同時,也塑造著民族精神、傳承著中華書藝...[繼續(xù)閱讀]
刻立于東漢永元四年(92年)的《袁安碑》,其原立地不明。1500年后的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它才被移置到河南省偃師縣辛村牛王廟作石板用。因其碑文向下,致使長期無人知其為碑刻。直到1930年,方為人知。不曾想,1938年該碑再次失蹤...[繼續(xù)閱讀]
《尹宙銘》又名《豫州從事尹宙碑》,東漢熹平六年(177年)立,現(xiàn)存鄢陵縣初級中學內(nèi)。該碑高2.09米,寬0.96米,厚0.22米,呈長方形。碑額有一直徑為0.13米的圓形穿孔,是為碑穿,在穿孔的右側鐫刻有小篆體“從銘”二字。該碑字體俊逸灑脫...[繼續(xù)閱讀]
蔡邕(132~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zhèn))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漢靈帝時任議郎,因上書議論朝政闕失,遭到誣陷,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后,擔心遭到迫害,遂亡命江湖十余年。東漢末年董卓專政時,被迫任侍御史,官至左中...[繼續(xù)閱讀]
在河南臨穎縣繁城鎮(zhèn)的漢獻帝廟里,如今還存立有兩通聞名中外的碑刻:《上尊號碑》與《受禪表碑》。它們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是我國最早的“三絕碑”,而且標示著中國歷史上三國歷程的開啟??逃谌龂狐S初元年(220年)的這兩通...[繼續(xù)閱讀]
刻立于西晉咸寧四年(278年)的《辟雍碑》,是我國現(xiàn)存晉碑中的代表作,全稱《大晉隆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大(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碑》。這里的“大晉隆興皇帝”是指晉武帝司馬炎;“三臨辟雍”就是多次光臨辟雍視察或祭祀的意...[繼續(xù)閱讀]